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查看: 35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夏季的怒江和碧罗雪山

[复制链接]

8

主题

120

帖子

120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1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2-21 09:55: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怒江行
<br>    7月6日,昨晚一夜雨未停,在大理,终于有了雨季的感觉。因为今天要从古城先回下关,才能坐车去六库,所以虽然下着雨,还是要早起。雨中大理古城的清晨,呼吸着湿润的空气,走在湿漉漉的街巷中,听雨点敲出的乐曲,别有另一种的韵味。
<br>    准备出发时,才发现找不到太阳帽,想起可能是昨天下午回来后,在庭院里上传照片时放在凳子上了,走去一看,果然还在那里,而且被特意挂到显眼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四季客栈”那么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吧,在这里,你就像在家里,不用有太多的担心。
<br>    冒雨乘中巴告别古城,到下关。去六库在中心客运站乘车,这里和高客站在同一街上,走去不到5分钟的路程。去六库,早上都是中巴,晚上才有卧铺车。顺便提一句,外出旅游时,觉得路两边的景色也是旅行中的一部分,所以一般只要可能,都喜欢白天坐车。从大理到六库,有很长的一段路是和去保山的相同的,可以走一段大保高速公路,这段高速公路现在已经基本全线都已完成路面铺设,应该今年内就可以全线开通了,只是现在还只是开通了到大邑的一段。
<br>    云南的交通发达,车票也便宜,从下关到六库的中巴票只要37块就行了。山多的现状,使在云南运行的客运车辆,除了豪华大巴外,都要加装用于冷却刹车系统的水箱,这也是云南特色之一吧。
<br>    车出下关,就发现路两边的风光和从昆明到下关完全不同,两边多为高山峻岭,山上青葱翠绿。漾濞江缠绕在公路边,公路走在山间,山上也少有人家、村落。车经漾濞、永平,在中午一点多钟,快到瓦窑的山路上,初次见到了澜沧江。此时回首看去,在山谷中的云雾中,一条黄色的大龙时隐时现,美不胜收。当车下到山脚,沿江而行,此时的澜沧江水滔滔,不再是绿色的清流,而是黄色的急流,奔腾而去。在澜沧江边行了10来分钟,澜沧江就和我们分开了。经瓦窑、到漕涧,此时公路路面又变得糟糕起来,中巴只有慢慢颠簸前行,在15点40分的时候,途径云岭林场时,遇上由小车祸引起的塞车,此时天色晴朗,阳光透过林木洒落在大地、,路边的山溪、青草上,此时很戏剧性地来了一群黑色的山羊,它们争过独木桥时,不时有羊“扑通”掉下小溪,当然,很快就会争扎上岸,巧的是,这岸边有一群黑色的猪,而牧羊犬也是黑色的!因为有这些可爱小动物,塞车的时间也不难打发了。
<br>    17点15分,中巴来到了花桥坝边检站,有武警上车查验证件,对国内旅客来说,有身份证就可以了。来到边检站,也就意味着六库市到了。
<br>    六库,是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州政府所在地,是怒江大峡谷的入口处,也是这里最大的城市,六库春节期间的“澡堂会”是最出名的,只是现在来的不是时候,而且这次也没有时间在六库周围游玩,住一晚后,明天就要去到峡谷尽头的最后一座县城贡山。尽管如此,六库还是有它迷人之处。
<br>    我以为,六库最迷人的地方,莫过于拥有擦城而过的怒江,和怒江上的几座吊桥了。站在“向阳桥”上,看着桥底湍急底江水,不禁有些目眩,此时的怒江,正值丰水期,滔滔的江水,奔腾而去,气势恢弘,让人体验到怒江之“怒”,(其实怒江是因怒族而得名),就是这条江,当年让日本鬼子难越雷池。此时的怒江,绝对是雄性的江,充满了力量,不容人狎玩。
<br>    怒江两岸的交通,以前全是靠溜索,而现在,主要是靠吊索桥(只有在去贡山的主公路上,才有几座水泥公路桥)。在六库市,也有几座这样的吊索桥,其中有文革时期的“向阳桥”(从名字也可以猜到是那个年代的产物),也有近几年才修的“重阳桥”,虽然这些吊索桥不能通行汽车,但却也大大方便了两岸的交通,在夏天的晚上,更成为市民们纳凉消暑的好去处。在 “向阳桥”和“重阳桥”之间的江边,有很好的人行道,为人们观赏怒江提供了方便场所。
<br>    在江边的“古渡圆”,只花了7块钱,就吃到了扬州炒饭,还有“澜沧江”啤酒。坐在江边的大榕树下喝啤酒,等待夜慕的降临,让我想起当年在珠江边大拍档喝啤酒的感觉,不过那时是和兄弟们在一起,这次是一个人独享风景,还有不同的是,珠江上有往来的船舶,而这里是只闻滔滔江水声,不见一叶扁舟来。
<br>    六库是州府,车站附近就有不少住宿的地方,不过这里毕竟不是旅游城市,没有那种背包族聚集的旅店,为安全方便计,我在农机招待所包了一双人房,30块,卫生还可以,不过没法洗澡,只是出门在外,也讲究不了太多了,何况日后翻山越岭时,更不用想此事。
<br>
<br>7月7日,晨阴,中有小雨。
<br>    从六库出发乘中巴经福贡,到达怒江峡谷最前端的小山城贡山,中巴票价45圆,说是暑假涨价。全程仅260余公里,但因修路的关系,花了11小时的时间,据说还是算快的了。
<br>    清晨7点,乘坐的中巴离开了六库市,在六库到贡山的公路上,穿行在怒江峡谷中,朔江而行。清晨的江面上,浮着一层薄雾,如一张轻纱盖在江水上,两岸的青山滴翠,景色之美,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br>因为正在修路,路面坑洼不平,中巴只能颠簸慢行,但我不介意,车窗外的怒江景色,让人舍不得把眼睛移开。很多游怒江的人,会自己包车,花上两天的时间来走这段路,只是一个人包车的费用对我来说太高了,如果下次有机会在走这段路,我更愿意骑自行车而行,想走就走,想停就停,在这条长长的画廊里,那才真正过瘾呀。
<br>    奔腾的怒江水、绿油油的禾田,峻俏的青山,一座座的吊索桥和溜索,就是今天我的风景。怒江两岸,一边是高黎贡山,一边是碧罗雪山,两山系之间,形成了一条狭长的峡谷,从青藏高原下来的怒江,流经这里,汇入了无数的山溪,变得更加汹涌澎湃。我喜欢江河,如果能伴水而行,那旅途对我来说就不会无聊,今天一整天走在怒江边,观江水,听涛声,本身就是享受。
<br>    中午11点半左右,来到了福贡,位于怒江峡谷中段的一座小县城,附近有著名的“石月亮”?D?D我这里引一段他人游记中对它的描述:“……在高黎贡山山脉中段3360米的峰巅,有一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宽约40余米,高约60米,从福贡县城沿江北上,在利沙底乡境内,从百里之外,就可看到这个透着白云蓝天的石洞,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石月亮。它仿佛是开天辟地就耸立在那里,在傈僳族古老的大洪水神话中,它就已经存在了。傈僳语称它为“亚哈巴”,石月亮的意思。”可惜的是,我坐的班车,不可能停下来去“观月台”看看“石月亮”,而中午时分天又下起了雨,云雾骤起,我和“石月亮”这次是无缘相见了。在福贡县城,可以买到一样很有特色的东西?D?D弓弩,可惜我后面还要走很长的路,实在是没法带上它。
<br>    离开福贡,继续逆江北上,前往贡山县城。道路更加狭窄难行,其中遇到两次小塌方,不过马上有推土机把路修通了,没有耽搁多少时间,即使如此,这段不到150公里的路程,还是走了6个小时。下午6点,来到了怒江大峡谷的最后的一座县城?D?D贡山。
<br>    贡山真是座很小的山城,主要的街道,几分钟就可以走完了,不过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贡山县城也一样有各类商店,旅馆,还有网吧?D?D当然上网的速度很慢,价格也不便宜,要4块一小时,网吧里的人似乎都在玩游戏,这样也好,真正上网的人上网的速度也可以快些。其实贡山只是这次旅行中的一个小站,离这里44公里的丙中洛乡才是怒江行的目标,不过来到贡山时已经没有去那里的车,只有先在县城先住一晚。住在粮食招待所,40块有标间,比邮电招待所便宜10块钱。
<br>    贡山县正式的名称是“怒江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不过在县城看不到多少这些民族的特色。清清的图拉河从山中流出,在这里注入怒江,图拉河边,就是去独龙江的简易公路。来怒江的游人多会去独龙江走一趟,只是那样来回起码要花一周的时间,而现在这个季节去,对我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会遇到蚂蝗,这小小的吸血生物是我最怕的东西,甚至想到都会感到毛骨悚然,所以我这次的怒江行就没有安排走独龙江,这也是给自己一个再来怒江峡谷的理由,说真的,我喜欢怒江。
<br>
<br>7月8日,小雨转阴
<br>    贡山县城和丙中洛之间,没有固定的班车,不过现在每天都有好几趟的中巴往来,最早的一班在早上8点开(司机说冬天早上推迟到9点开),44公里,约需70分钟,票价10圆。来之前看的游记说这段路很差,很危险,不过现在情况已经有改变,路面情况还过得去,如果不是遇到塌方落石(在云南,似乎除了高速公路,那条公路都摆脱不了塌方的危险,呵呵。),那也不会有什么麻烦。
<br>    小雨中,9时许,解放小巴来到了“怒江第一弯”处,这里前一段时间才发生了一处较大的塌方,使这条公路中断了一个多月,不巧的是,现在又有小的塌方落石发生了,车辆无法通过了,好在这里离丙中洛只有3公里了,车走不了,人还是可以冲过去的。这次是我第一次通过正在塌方落石的路段,背着50多斤的背囊,仰头看着山坡,一路小跑,结果不小心把SIGG水壶掉在了地上,让水壶也留下了第一处的伤痕。
<br>    通过了危险路段,看看下面的“第一弯”,也就是怒江在这里绕了一个大弯,细雨纷纷中,像龟背的半岛朦胧不清,看来还是要等天气好时才能一睹真容。雨中的丙中洛别有味道,在这个夏日的时分,这里到处都是翠绿一片,格外清新。我要去的是离丙中洛不远的重丁村,一位同车的小伙子带我走田间小道,先走一段这里出名的田间水渠,再穿过一个小村子,还要走一段简易公路,20分钟后就来到了重丁村。
<br>    之所以要来重丁,因为这里有丁大妈旅舍。几乎所有有关丙中洛的旅游文章都会涉及丁大妈和她的旅舍,多数来这里的背包客也会到这里住上一两天,我也想看看能否在这里找到一起翻越碧罗雪山的驴友。来到重丁村,马上就找到了丁大妈旅舍,因为那栋新的二层木楼真的很抢眼,丁大妈自己到是个一点也不起眼的慈祥的藏族老大妈,给人很亲切的感觉。其实丁大妈可以说是丙中洛的“神通”人物,因为她在这边有亲戚分布在秋那桶、迪麻洛等地方,所以通过丁大妈可以安排好在这里的游玩。丁大妈联系电话:(0886)3581144。
<br>    来到丁大妈这已是10点多钟,天还下着雨,好在我今天计划就是在重丁一带游荡,所以也不会焦急。放下沉重的背囊,喝上一碗酥油茶,在火塘边烤烤鞋子,真是很舒服。一见面,我就告诉大妈我想翻越碧罗雪山去德钦,问她能否帮我联系向导,这是我最关心的事了,大妈让我放心,说她的妹妹在迪麻洛,她的姨甥可以作我的向导,她会帮我联系安排这件事,我尽可安心在这边先玩两天。听到这个消息,我顿时松了口气,要是不能从怒江直接去到德钦,我的整个旅行计划就全乱套了。
<br>    到了这里就发现自己想找一个一起翻山的驴友是不可能了,因为只有我一位游客,也许是旅游的季节还没到来,事实上离开大理后,一路上都没有见到背包族的影子,丁大妈这的两层楼,我又可以一个人独享了。不巧的是,正赶上重丁这里从新架设电线,所以这几天没有电,好在我有准备,带有蓄电池,否则DC就没粮草了。
<br>    丁大妈这里院子很大,靠公路边的是新修的两层木楼,是为背包族准备的旅舍,前面的地面铺了水泥(如果楼上客满,可以在这里搭起帐篷,嘻嘻),中间有个花坛,里面栽满了向日葵,再前面的几栋藏式房子,是丁大妈他们自己住的地方,还有厨房、待客室(我找不到适合的名词来称呼这间上面有火塘,可以烤火吃饭,下面是猪、牛圈的房子,呵呵),还有核桃树,葡萄,这里除了养猪、牛,鸡外,当然少不了养狗,丁大妈一共养了4条狗,这些狗很聪明,据说有背包客来的时候,即使是第一次来,它们也不会叫,更不会咬,说来也是,我来的时候,果然它们很友好,其中有一叫“花花”的,还会送客,很好玩。
<br>    在丙中洛一带,居民已经是以藏族为多,这里的村落中的房屋也多为藏式房屋,但和西藏、甚至德钦一带的藏式建筑还有许多的不同,也许是因为这一带地区经济还较不发达,房屋看起来相对较矮小残旧,最有特色的是以片岩石当瓦盖屋顶,这种屋顶,肯定是不怕风吹的。
<br>    丙中洛附近的各个少数民族,现在基本都有汉名,平时的着装也多已汉化,而年轻一些的人多可以用普通话交谈,只有从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看到原来民族的特色了,比如用头来负重,喝酥油茶,还有男性外出爱带上弓弩。当然,这里质朴的民风依然没有改变,来这里的游人,大可以安心。
<br>    丙中洛地区,在一百多年前,是法国传教士积极活动的区域之一,他们的工作看来还是很有成效的,让这一带的居民多数成了天主教徒,时至今日也是如此。这里大一点的村庄都有自己的教堂,当然,多数都曾经毁于文化大革命,现在的教堂是最近重新再修建的。在重丁,教堂的管理人就是丁大妈,所以很方便地去参观了这座不大的教堂,教堂并不大,但里面很干净整洁,现在,重丁村的教徒们一般只有礼拜天才上教堂作礼拜,这里并没有专职的神甫,所以平时教堂都是锁上大门,静寂无人。
<br>    中午时分,雨停了,雨后的丙中洛,掀开了披着的薄纱,露出了秀美的一面。丙中洛号称是怒江峡谷的粮仓,因为这里有峡谷中少有的大片缓坡,水稻和玉米,是最主要的农作物。层层的梯田,田里的农人,还有一棵棵的核桃树,加上远方披着轻纱的青山,一起构成一幅清秀的山水图。
<br>    悠闲地走在丙中洛的乡间小道上,倾听风吹过的声音,看山间峡谷里的云霞变幻,田野里翻滚的碧浪,即使没有牧童的笛声,没有暮归路上的晚霞,也会让人有出世的感觉。这里的人们告诉我,现在这里不是最美的季节,若是三月的时分,怒江不再奔腾咆哮,河水清清,桃花岛上桃花烂漫……。
<br>云南的夏日很长,到了下午8点半,天色才黑起来,又下起了雨。丁大妈发现我对午饭的腊肉很少动筷,晚饭竟煎了4只鸡蛋给我(我的食量,也就是从这里变大的吧)。明天准备去秋那桶,那里离重丁有15公里左右,丁大妈说大部分路段都是怒江边的简易公路,既然如此,我决定自己走,不麻烦丁大妈他们当向导了,反正路在嘴边,只要不是无人区,就不会问不到路的。丁大妈在这一带好像到处都有亲戚,秋那桶那就有她的弟弟余新民大叔,我去秋那桶就可以住他家。
<br>    没有电的晚上,点起营灯,坐在走廊上发呆,听夏虫的低鸣,还有远方怒江的隐约传来的涛声,淅沥的雨声,过一种简单的生活。
<br>
<br>7月9日,阴雨转晴
<br>    清晨起来,惊喜地发现天不下雨了,吃过在火塘里煨的土豆,喝过酥油茶,背起清减过的背包(只准备在秋那桶住一晚,所以大半一时用不上的东西就留在丁大妈这里了),八点不到,就告别丁大妈,走上去秋那桶的公路。
<br>雨后清晨的重丁之美,我没法用文字来描述出来,最美的是漂浮在半山的薄云,如轻纱,缥缈幻化不定,让这里仿如仙境一般。沿简易公路前行,很快就来到怒江边,看得到前方的“石门”,远远看去,看得到石门后半山陡峭的山坡上,还有几户人家,开了几片田地,不时有几片白云飘过,真是“白云深处有人家”。
<br>    这一段的峡谷,山势俊俏,林木茂盛,但逢小片的缓坡平地,多被开垦成良田,江边的多种水稻,山坡上的则多种玉米,似乎不见其它经济作物。一路走去,时常能遇到上山挖兰花苗的山里人,云南的兰花品种之丰富,是其它地方难以比拟的,只是不知道这样采挖野生兰花苗,是否会对野生兰花造成严重的伤害,希望这是我多余的担心吧。
<br>    简易公路穿过石门不远,有多段路面为塌方滑坡所毁,只能通行人、畜,难怪一路上见不到一辆车。一路上,不时可以见到一队队大大小小的马帮,这里,人背马驮是运输物资的唯一方式。穿越这段峡谷北上,就可以到达西藏的察瓦龙地区,从察瓦龙可以到达德钦,不过这样走的话,起码要一周的时间,关键的是要等到察瓦龙的马帮,要等多久就要看运气了。据说现在要将这段简易公路向西藏方向延伸,计划2、3年修通,不知到那时,还会不会有马帮留下?
<br>    过四季桶桥不远,峡谷在这里转弯,导致怒江也来了个急转弯,从而使江水滔滔,激起千重浪,很是壮观澎湃,不过要想近处观赏此次怒江的风采,要穿越一片江边的水稻田,走一段田埂小道才行。再向前走有一个小村庄,公路从村里的简易篮球场上穿过,自制的篮球架已经很残旧了,玩耍中的孩子们好奇地望着我这个过客,热情的村民告诉我应该继续沿路向前走。路边半人高的石墙、玉米,木屋、柳树,炊烟,一个美丽的小村,可惜我没有留下你的名字。
<br>    再往前行,怒江对岸出现了一个梦幻般的村庄,一个仿佛修建在绿地毯上的村庄,五里社,一个有瑞士田园风味的地方。一棵棵的核桃树,一栋栋的房屋,散落在一张巨大的绿毯上,村边一条山溪从村后的高山里流出,绕村而过汇入怒江,低低的薄云,缈缈的炊烟,让这一切变得虚幻不定,更添几分神秘的美感。
<br>    从重丁村徒步1小时45分钟左右,就来到怒江峡谷最北端的最后一座大吊索桥?D?D朝红桥,朝红桥听名字就知道建于那个特殊的年代,刻在桥头吊塔上的老标语依然清晰完好。桥面铺设的枕木已经很残旧了,但不影响其继续发挥桥梁的作用,作为一座有几十年历史的吊索桥,当然是没有办法通行汽车的,据说随着到西藏公路的建设,朝红桥的旁边要新修可以通汽车的一座水泥桥,但那是几年后的事情了,而现在朝红桥还在默默地为两岸的民众提供服务,每天都有很多的马帮、村民从这里安全地越过滔滔的怒江。
<br>    从重丁村到朝红桥一段,作为徒步旅游的线路,是再合适不过了,路边山势俊秀,林木葱郁,还有多条山溪,又有怒江风光无限,路上不时可以遇到大小马帮,友好的山民,更增加徒步游的乐趣,比较起来,我以为比阳朔杨堤到兴平的徒步路线更值得一走。不足之处就是除非和马帮一起穿越到西藏的察瓦龙地区,否则要原路返回重丁。(怒江东岸从朝红桥起有条栈道可以通到五里社,可是到五里社以后,从西岸看过去,就不见有可以南行的道路了,否则如果能在东岸一直南下走到桃花岛再回丙中洛就好了,这次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尝试这样的走法,那位兄弟以后去秋那桶后有时间的话,不妨看看能否这样走,不过如果行不通的话不要骂我呀。)
<br>    过向红桥到怒江东岸,再向北走约20分钟就会到秋那桶主村,秋那桶村委会就在这里,不过,对游人来说,秋那桶指的是离这里还有约1小时路程的那个小山村,可能是这几天多雨的缘故,进村的道路极泥泞,现在这里已经通电和通电话了,不过还是没有手机信号(过了石门关就没有手机信号了)。
<br>   离开了秋那桶村委会所在的村庄,走过一段正在维修改建的简易公路,来到森尼打拉桥,这只是一座不大的公路桥,跨越了一条山溪,有一座水磨房就在桥的南端不远处。这桥是去秋那桶山村的方便的地标,去秋那桶山村有两条路,一条是走桥北端右边上山的小路,这条路近些,不过要爬山多些,同时有可能在山上走错路,一般是离开秋那桶回重丁时走;另一条路是过桥后继续向北走约8到10分钟,会来到另一条山溪边,这里有另一座公路桥,不用过桥,沿朔山溪上行的小路也可到秋那桶村,这条路稍远些,但路比较好走,坡度也比较小,而且没有岔路,一般人进村多走这条路。我因为没有向导,在森尼打拉桥正好遇到一群挑夫,向他们问路时他们指点我走第一条路,也就是翻山进秋那桶,在到近山顶时险些走错了路,好在遇到两位正在休息的山里人,他们告诉了我正确的道路。
<br>   站在山上遥望山谷另一边的秋那桶村,发现这是一座成条状分布的山村,一条狭长的缓坡,被开垦成了阶梯状的田地,上面现在种满了玉米,有4组土木结构的房子也成阶梯地分布在田地中,田里屋边有不少的核桃树,整个山地林木郁郁葱葱,风吹过处带来阵阵松涛声。村边的山谷底有一条湍急的山溪,高处看去,如一条小玉龙蜿蜒而去,直奔怒江。从山上奔流而下的溪水,不但为村里提供充足的水源,也推动了水磨房里的磨盘,让村里的小水电发出电能。
<br>    走过架在山溪上的小木桥,终于在中午时分来到了秋那桶村里。在村里,向一个年青人打听余新民大叔的家在那里,巧的是问到的正是余大叔的大儿子贵林,于是毫不费功夫地就找到了今天落脚的地方。现在正是夏季放牧的时候,余大叔夫妇和他们的二儿子都去了夏季牧场放牛,家里只有刚放暑假的贵林和还在上初中的小女儿春香在家,既然都是年青人,更有无拘无束的感觉。
<br>    秋那桶山村现在还没有通电和电话,村里只有几户人家自己装了小水电发电机,自己发电,余大叔家就是其中一家,有了电,因此也就可以拥有电灯、电视,有了接触外面世界的窗口,在黑夜中也拥有了光明,只是现在这里还只是少数几家人能享有这对于城里人来说理所当然的东西,就算是自己发电的人家,也因为电压的不稳定,而易造成电器设备的损坏,好在贵林说不久村里就能通电和通电话,这一切都将改变。
<br>    来到秋那桶,还可以去看看纳恰落峡谷。向贵林问了路,于是沿秋那桶村边的小路上后山,约爬一个来小时的山路,转过山梁,远远地就看见了纳恰落峡谷,这段峡谷,两岸是陡俏的青山,谷里是滚滚的怒江水,远远看去,两岸没有道路,没有人烟。沿小路下去,来回可能要两小时,而此刻天色开始转暗,又一场雨已在酝酿中,不想在雨中走山路的我,于是放弃了深入纳恰落峡谷的念头。
<br>    回到村子里,时间还早,到村里闲逛,认真看看秋那桶的风光。因为是山坡上的旱地,所以田里种的都是玉米,此时的玉米只有半人高,绿油油的一片。秋那桶有40来户人家,多数都是藏族,基本都是天主教徒。受地形的限制,村民的房子分成4组,由一条两边砌有半矮石墙的小路串连在一起。村里的房子结构基本一样,石砌的底层用作牛棚猪圈,用木搭建的二层是人居住活动的地方,三层一般只有屋顶没有墙,用来堆放草料、杂物,屋顶自然又是用片岩当瓦,便宜又防风,还有这里的屋子没有固定的楼梯,用的都是在单根原木上砍出一个个脚蹬而做成的独木梯。在村里最大的空地前,是村里的天主教堂,比重丁村的更大,教堂特意建在一块高地上,人们要从下走上台阶才能进入教堂,不知这是否暗示着天父地位的崇高。教堂旁边有一位老神甫的墓地,老神甫据说在这里传教几十年了。比起重丁的村民,这里的人们似乎更加虔诚,天气不下雨的话,每天晚上教堂里都有晚祷告的仪式,早上又有早祷告,当然星期天的祷告是最多人参加的。
<br>    漫步在山村里,看着暮归的农人,响着驮铃的马帮,在缈缈的炊烟中感受着小村的宁静安详。天终于下起了雨,吃两口新鲜的野菜,嚼几片山里的琵琶肉,喝一杯余大叔酿的糯米酒,简单的饭菜,美妙的人生。
<br>村里多数人家还是没有电,所以有电的人家晚上就分外热闹起来,我感觉就象回到当年刚有电视的时候,每晚都有很多邻居来到家里,只是今晚这里不是看电视(卫星天线没调好),而是在放VCD,老人们最喜欢的,是歌唱青藏高原的歌曲,不知是否在怀念祖先居住的地方(怒江流域的藏族,据说多是从西藏或德钦一带迁移过来的)?这晚有雨,教堂没有响起招集人的钟声。
<br>
<br>7月10日 阴雨
<br>    早上起来,看了做酥油茶的全过程,原来很简单,先烧好茶,然后将茶倒入酥油茶桶,加盐、酥油,这里还加牛奶或奶粉(据说正宗的酥油茶是不加奶的),然后冲打几次,让盐和酥油溶化,就可以将做好的酥油茶倒进酥油茶壶,随时可以喝了,当然,酥油茶还是趁热喝比较好。
<br>    昨晚村里教堂没有进行晚祷告,原想今天参观上午的早祷告仪式,不过快到9点时,得知今天的早祷告要到9点半才开始,如果参加的话要10点来钟才可以离开秋那桶回重丁,路上还要走3小时,还是不等了,告别了热情的贵林、春香两兄妹,返回重丁。
<br>    中午12时许回到了重丁,丁大妈告诉我已经帮我联系好翻越碧罗雪山的事情,晚上他姨甥小梁会打电话给我,商量具体事宜,真是好消息。兴奋中的我又请丁大叔带我去玩溜索,也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br>    离丁大妈家不远的怒江边,就有溜索的地方,溜索渡江是原来怒江两岸人们过江的主要方式,不但人可以过,连马匹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过江,当然现在怒江上已有很多吊桥了,除了一些偏远无桥的地方,人们一般已不用这种方法过江了。其实溜索真是一种充分体现怒江人聪明才智的渡江方法,在两岸,利用高度差,拉起两条钢索,再加上简单的索具:滑轮和吊带,就可以让人安全快捷地渡江而去。因为溜索用的索具没有公共的,所以想玩溜索的游客一定要找当地人才可以,这似乎也是怒江峡谷里少有的收费“旅游项目”,一般来回一次要给提供索具,教你玩溜索的10块钱。丁大叔除了自己外,还另找了个小伙子帮忙,为的是我溜索过江时,两岸都有人在。先讲解玩溜索的要领,其实很简单,就是让自己自然地吊坐在吊具上,身体稍为后倾,以免在滑行时碰到钢索,右手抓紧挂在滑轮钩上的吊带免得其掉出来(要真掉出来的话就要会高空跳水才行了,哈哈),左手抓一把草,虚握在钢索上,待到快到对岸时再握紧钢索来刹车就ok啦(不要太早刹车,否则还要自己手拉钢索才能上岸??)。
<br>凌空飞渡怒江的感觉,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爽!
<br>    重丁原来有一处旧军营,现在已成了校舍,贡山二中就藏身在这里。二中现在还是只有初中部,学校很干净整洁,因为正放暑假的缘由,校园现在很安静,只有篮球场上打球的年青人不时发出叫喊声。墙报栏里贴有很多同学写的作文,看看山里孩子的文章,有些让人心情难以轻松。重丁附近有一处景点我没有去,那就是普化寺,一所喇嘛寺,主要是我没有什么宗教情结。
<br>    晚饭后,丁大妈的姨甥小梁打电话来,问我明天是否需要他安排车到五区接,从五区到他所在的迪麻洛青马塘有8公里,这时丁大妈说去迪麻洛的路和去秋那桶的路一样,既然如此我觉得完全可以自己走进去,就告诉小梁不用安排车到五区接我了,我自己过去,于是约好明天我自己去迪麻洛,后天开始翻越碧罗雪山。
<br>是夜丁大妈家依然还没有电,不过天开始变晴,明亮闪烁的星星开始出现在深邃的夜空中,田野里突然出现一片红光,原来是有人燃起火把,护送着自己的妻儿,我这才发现,火把可以是这样的温暖明亮。
<br>
<br>                                             翻越碧罗雪山
<br>7月11日 晴
<br>    早上吃到了丁大妈作的石板粑粑,其实也就用石板作锅而煎烤的厚面饼,不过没有放盐,没有什么味道,如果加些盐应该会可口许多。在丁大妈这里住了两个晚上(其实去秋那桶那天也一样占用着房间,放了不少东西在里面),外加吃了4顿正餐,2顿早餐,丁大妈一共只收60块钱。
<br>    去迪麻洛要先到五区,五区刚好位于贡山县城和丙中洛乡的中间,坐从丙中洛到贡山县城的车就可以到五区。离开重丁到丙中洛镇后,看到了来丙中洛时坐的那辆解放小巴,当然现在是要开回县城了,只是因为没有其他乘客,只有耐心等待,一直等到10点多钟,才等到足够多的乘客,11点钟,来到了五区。五区这里有座跨越怒江的大吊索桥,桥面是铺铁板的,应该可以通行轻型汽车,去迪麻洛就从这里过桥,然后右拐,沿怒江边走十多分钟,就会看到迪麻洛河(其实是条比较大的山溪),过跨越小河的石桥后,左拐弯,沿迪麻洛河边的简易公路一路上行,就可以去到迪麻洛村村委所在地青马塘。
<br>    原来以为从五区到迪麻洛青马塘只有8公里,比去秋那桶还要近得多,虽然是全负重,也问题不大,结果来到迪麻洛河边,才发现自己“上丁大妈的当”了,原来这8公里起码有7公里是上坡路,走起来感觉是上不完的坡。其实从五区到青马堂这一路的风景也不错,路傍的迪麻洛河沿青翠山谷奔流而下,这里蝴蝶很多,路上还不时可以见到成群的蝴蝶聚集在路面上,甚至在我休息时,还有蝴蝶停留在背包上,只是此刻无暇观赏风景,只想能早些到达迪麻洛。此时的好天气仿佛也成了敌人,火辣辣的阳光让我领教了云南太阳的威力,走平路时尚不觉得重的背囊,上坡时也仿佛从50余斤变成了100斤,我不得不频频休息,结果这8公里竟走了近3小时,到1点钟的时候,才来到了迪麻洛村委所在地青马堂。
<br>    迪麻洛青马堂也是个以藏族为主的村子,坐落在山谷中一片开阔地上,田里多种植玉米,因为通了简易公路,这里现在已经通了电和电话。不过这里当然还通不了手机。村里多果树,有几家小商店,有一个水泥篮球场。还有一所完全小学,学校虽然不大,但校舍很不错,校长吴老师是位年青老师,大学毕业后就来了这里,现在已经在迪麻洛几年了。
<br>     一进村,就有一位小伙子迎上前来,询问我是否是准备翻越碧罗雪山的那位游人,原来他就是我这次的翻山向导梁向全,小梁家就在村边,所以当我刚走近村子他就看到了。小梁是丁大妈的姨甥,一位很好的向导,很熟悉翻越碧罗雪山的道路情况,能讲不错的普通话,篮球也打得不错,还有就是特别爱喝啤酒,这点可以和东北人比,呵呵。如果有驴友也想从迪麻洛翻越碧罗雪山,找小梁当向导就没错了,他的电话:(0886)3566163。
<br>     从迪麻洛青马堂去德钦,有两条路线,一条线只要翻过一个约3700米的垭口,到德钦云岭乡某山村,时间大概一天就可以了。另一条线就是我这次走的线,先翻过3600米的八腊洞(音译,这里的地名多是藏语,只能用近似发音的字来记录,不是标准地名,这点先此说明,下面提到的地名多是如此)垭口,再下行到迪麻洛青公夏季牧场,然后再翻越4400米的喜拉垭口(据说以前翻越过的驴友测的数据是4800米,但我在德钦县地图上看到喜拉垭口的标高为4400米,此垭口终年积雪),然后下到迪瓦扎多牧场,再沿洛龙加龙河下行,最后翻越贡多拉垭口,就可以看到澜沧江和茨中桥,下山后就可到达茨中村,这条线快要走两天,慢要走三天。这里的向导收费,70圆/天(帮背不超过30斤的行李),按正常来回路程要花的时间算,比如我这次翻山去茨中,出发前就说好按5天计(按去3天,回2天计,实际上没有用这么长时间)。
<br>   看到我的大背包,小梁坦率地告诉我,翻越碧罗雪山到茨中,要经过海拔4000多米的喜拉垭口,每人的负重只能是30余斤,而他自己也要带一些行李,加上干粮,全部重量有60余斤,所以要多请一个人才行。我说我可以背30斤,这样就不用多请人了(我主要是想省钱些,呵呵)。对此小梁有些怀疑,说以前他带的驴友都是请向导或租马背行李,自己空身爬山的。此时我徒步背行李来到青马堂的经历,则成了我说服小梁的理由,最后大家同意,先由我自己背30斤行李,如果我走不动了,再多请一位向导(此时正为夏季放牧季节,山上人较多)。
<br>    青马堂这里有吃“下午茶”的习惯,不知是否是当年传教士带来的,和重丁、秋那桶一样,这里的藏民也是起汉名,信天主教,比如小梁,从穿着外表上真看不出他是藏族兄弟。晚饭后,村里的篮球场上热闹起来,一群年青人在那里打球比赛,还真打得不错。本来小梁的姐姐开有旅社,不过为了方便明天早些出发,我住在小梁家还没完工的新木屋里,在空阔的房间里搭起帐篷过夜。说实话,此时我对能否顺利翻越碧罗雪山并无把握,毕竟我以前到过海拔最高的地方只是九寨沟的长海,是否会有高山反应还是个未知数,何况这次还是要负重爬山,不过感到高兴的是这两天看来天气会变好,晴好的天气无疑会有助于这次翻越的成功。
<br>
<br>
<br>7月12日 晴
<br>    一早起来,如愿以偿,天色晴朗,心中窃喜,在雨季的云南能有这样的好天,真是天助我也。7点45,我和小梁开始了翻越碧罗雪山到茨中的旅程。
<br>    离开青马堂不远,就走上了上山的路,我们第一个目标,是白汉洛村。从青马堂村到白汉洛村,有不错的山路可走,约走一个半小时就到了。迪麻洛村包括了青马堂、白汉洛等12个村子,其中白汉洛是海拔最高,也是最多人家的村子(有70多户人),不知是否因为山高路远,导致当年的红卫兵小将没有来这里,因此白汉洛原来的教堂得以完好的保存下来,成为这一带唯一有上百年历史的教堂。白汉洛这里外来的人很少,天真的孩子们也特别的害羞,这里还有家小小的商店,如果还有什么东西要买,就要在这里买了,白汉洛村过后,到茨中村前就没有什么村子,当然更没有买东西的地方了。
<br>     离开白汉洛村继续向上走,越走越高,风光也越来越好,群山叠翠,白云飘渺,下面的村落,变成了沙盘模型一般。现在正值夏季放牧的季节,山路上偶然能遇到赶马去牧场的村民,小梁都认识,对生活在都市里的人来说,能相识路上每个人,是不可能实现的奢望。很巧,小梁的一个表弟正好也要去青公牧场,大家结伴而行。这里人有个不好的爱好,就是爱打鸟,小梁的表弟就随身带了一把气枪,让我没少费口舌劝他们,不过这里的人还是很爱惜树木森林,才让这里的山秀水美。
<br>    中午,我们来到了一个秀美的大草坡前休息吃干粮,此时原来带的水已经喝完了,好在这里有清冽甘甜的山溪水,在山上,向导熟悉水源情况很重要,毕竟不是所有水都能喝的。这个大草坡,上面就是茂密的高山森林,远方的雪山在云朵中偶露真容,草地上朵朵野花随山风在轻轻摇曳,还有驴马在吃草小憩……,请原谅笔拙的我没法写出这里的神采风韵。可就是这个美丽的地方,让我吃了大苦头。
<br>    在这之前,虽然要背负30余斤的背囊,可是一路走得还不错,没有感到特别辛苦和疲倦,也许正因为如此,小梁和我自己,都高估了我的能力。本来有小路绕行的,可是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我们决定直接爬坡到上面的森林去,这对小梁和他的表弟来说,都没什么问题,可是我在这个近30度的坡上行走几分钟后,就感到累得不行。没有力气走直线,只有走Z型,即使如此,在没有路的草坡上,还是要走几分钟就停下来喘气,好在还有美景相随。这个原来以为可以轻松爬上去的草坡,却让我消耗了大量体力,打乱了节奏,几乎累垮掉。从此以后,有路走路,不走捷径成了我徒步旅行的经验教训。
<br>    爬上了大草坡,重新回到了上山的小路上,走进了高山森林中,这片森林基本上都是秀美挺拔的高山松,此处的海拔高度已经超过了3000米,蓝天格外的纯净,抬头看去,见到的是蓝色背景下树木的剪影。林中有小道,小道成Z型蜿蜒穿越森林上行,一共有7个“拐”,也就是经过7次转折后,小路离开了森林,来到一个小草坪,上面就是海拔3600米的八腊洞垭口。
<br>    下午4点25分,终于来到了今天旅程的最高点?D?D八腊洞垭口,这个垭口不算高,只有3600米,不过从青马堂到这里,也要爬高近2000米,正常要花上5、6小时的时间,我因为直接爬了大草坡,结果欲速则不达,反而花了更多的时间。八腊洞垭口海拔低,夏季并没有积雪,因为周围有森林覆盖,视界受到影响,并不能一览众山小。此时的天气开始变阴,山谷对面诸峰的上部都隐藏在云中看不见,在绿色的山体中,一条条白带格外抢眼,那些是未化的残雪,好像在提醒人们,这里是一座雪山。
<br>    从八腊洞垭口,继续下行,就可以来到山谷中的迪麻洛夏季牧场?D?D青公牧场,下山的路就比较直接了,不需要再绕过其它山包,但路面上很多石头,很不好走,还有一段道路要经过蚂蝗区。说起来惭愧,我对蚂蟥有一种心理恐惧症,当发现有十多条蚂蝗已经蹦跳到防水鞋上后,顿时心跳加速,把这些东西挑开后,不敢在这段路上停留,几乎是一路小跑,试图尽快冲过蚂蟥区。这里的蚂蝗藏身于阴暗的小路上,有动物经过时,会弹跳到动物的腿上,它们平时主要袭击路过的牛马,当然有人经过也不会放过。虽然蚂蟥并没有对我造成实际的伤害,但觉得它们实在是恶心,而快速通过蚂蟥区,又彻底打乱了我徒步的节奏,让我更感疲惫不堪,最后一般走2个半小时就能走完的这段路,我走了差不多3个半小时,最后在下午7点45分左右,终于来到了今天的宿营地青公牧场,此刻的我已是筋疲力尽了。
<br>    青公牧场坐落在碧罗雪山的一个山谷中,最独特的地方是这个山谷牧场是个有着弧形断面的牧场,看上去很像是很久以前由巨大冰川运动而形成的,从山谷上游流下一条雪溪,贯穿了整个牧场,几座牧人的小屋散布在牧场中,而此时在牧场上,放牧着的不是羊,而是牛。
<br>    晚上在小梁表弟的小屋里喝到了酥油茶,疲倦的我没有在那附近找到合适的露营地点,最后还是在一间空着的小屋里搭起了帐篷,牧场的夜晚是分外的宁静,气温不算冷,很舒适。徒步背包旅行,带顶帐篷还是很有用的,不要说在野外,就算象今天有小屋可住,但里面比较脏,还有蚊虫,不过搭起帐篷来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在旅行中晚上能休息好,次日才能有足够的体力完成后面的路程,为此多背几斤还是很值得的。
<br>    今天从出发到牧场,用了整整12小时,自己的表现不好,走到最后几乎崩溃,而明天还要爬更高的喜拉垭口,真有点担心自己能否顺利到达茨中。好的是自己没有任何高山反应的征兆,那么明天应该也不会有这方面的问题。
<br>
<br>7月13日 晴
<br>    昨天来到青公牧场时已经是近八点了,加上又很疲倦,于是想今天再给牧场好好拍几张照片,不想一早的山谷里弥漫着晨雾,于是又留下了新的遗憾。经过一夜的休息,昨天那种疲劳感消逝了,感到又有精神了,不过昨天的经历让我不敢乐观,小梁昨天晚上说起翻越喜拉垭口时说,以前他带驴友翻越时,从牧场出发到垭口最快的也要4小时,而且他们不用背负行李,我想那我可能要用5到6小时了才能到达喜拉垭口。
<br>   7点50分,我和小梁出发翻越喜拉垭口。今天和昨天不一样,喜拉垭口就在构成山谷的山峰上,走Z型的小路直接在山坡上曲折地向上延伸,吸取了昨天的教训,今天老老实实沿着小路一步一步向上爬,谢天谢地的是,这边的路上没有蚂蝗区。这面山坡是背阳面,有好几处地方有大片的残雪,走了没多久山坡上就没有树木了,只剩下小草野花,和昨天走过的路相比,显得更加荒凉。因为一直都在向上走,高度也上升比较快,我基本上采用走5、6分钟就站着喘一喘气的节奏行进,因此并不感到疲倦。中间只在9点钟的时候休息了了5分钟,反正此时身后的山谷有雾,也看不到什么风景,于是更是一心向上爬。快到10点时,小梁突然问我时间,在我回答后他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说我们很快就要到垭口了。10点13分,到达了还有积雪的喜拉垭口,用了不到两个半小时。
<br>    喜拉垭口海拔4200米,属于终年都积雪的地方。高海拔和长年不化的冰雪,使垭口一带只有低矮的野草和地衣类植物生长,不过现在到底是夏季,并没有寒冷的感觉,只可惜此时周围弥漫的雾粉,让人没法远眺四周的风光,其实雨季里翻山遇到没有下雨,就是运气不错了,只是人的贪心总是难以满足的。
<br>    用了意想不到短的时间就登上了喜拉垭口,同时完全没有任何高山反应,令我兴奋不已,也可以说自己的虚荣心得到很大的满足,因此也相信今天一定能到达茨中村了。处在精神高度亢奋的状态中,下山的路虽然很不好走,积雪、没有路的乱石堆都没有能让脚步缓慢下来,2小时后,终于翻越了碧罗雪山,来到山另一边的迪瓦扎多牧场。
<br>    此时天已转晴,回首看去,蓝天下的碧罗群峰巍峨壮丽,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刚刚翻越过这座雪山,面前的迪瓦扎多牧场坐落在一个山谷里,从碧罗雪山上流下的雪水形成了瀑布溪流,沿山谷向下流去,直到汇入澜沧江。山谷两边的山上都是原始森林,林木茂盛,虽然是盛夏时分,山谷里却依旧凉爽宜人,溪水边不时可以看到马匹在喝水、吃草,步入山谷给人来到人间仙境的感觉。
<br>    小梁在这个牧场也有亲戚在放牧,于是中午又可以喝上酥油茶,因为翻越雪山时比原来计划的时间快许多,所以中午休息时就比较从容了,休息了一个小时才继续出发。
<br>    山谷里的溪流叫洛龙加龙河(后来在德钦地图上查到的),下午的路程基本是沿洛龙加龙河前进,走的是河边的森林里的小路,这段路虽然不用爬山,但路并不好走,很多地段根本就没有路,路面上很多石头,我的鞋底不够硬,踩到这些石头脚会很痛,但却避无可避,林中的道路比较阴暗潮湿,即使外面的阳光灿烂,小梁说我运气好,因为林中这段路都是蚂蝗区,只是这些蚂蝗下雨才出来,真是上天保佑!这段林中小路走了4个小时。
<br>     走了4个小时之后,路边的树林逐步变成了松树林,这时要翻越最后一个小垭口,贡多拉垭口,17点28分,来到这个垭口,已经可以看到澜沧江和茨中桥,还有山下的村庄、公路,不过要走下去到茨中村,还有两小时的路程。最后这段路,我觉得是这两天里最难走的,因为有很多很陡的路段,但路面却很硬,而且很多小石头,防水鞋踩在上面,打滑,很难站稳,于是不得不战战兢兢地一步一步地挪动,即使如此,在快到山脚时,还是挫伤了右大腿的肌肉,只能一拐一拐地前进。19点30分,终于来到了茨中村。
<br>   茨中村位于澜沧江边,属于德钦县云岭乡,从这里西去德钦县城升平镇,东行可到维西古镇。茨中教堂也很有名气,特别是对国外旅行者来说,目前来这里的国外游客比国内游客还要多,他们基本都是冲着这座教堂来的,当然,现在的教堂也是新修的了。茨中还是个文化分界点,也就是说茨中一方面和怒江峡谷地区一样受到天主教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传统藏文化、藏宗教还有更大的势力?D?D这里的村民的家里供奉的班禅、达赖。离开茨中向德钦方向前进,就进入了传统藏文化区,只有喇嘛庙,没有教堂了。
<br>    茨中村很漂亮干净,这里明显比山那边的怒江流域的村庄要富裕得多,一座座的藏式房屋宽大漂亮,其中还有不少采用了大铝合金玻璃门窗,结合了现代建筑和藏式建筑的风格,看得出这里的人很开明,能吸收各种不同的文化,这也是茨中的特色之一吧。
<br>    茨中村通电也通了电话,不过现在还没有手机信号,要到10多公里外的燕门乡府所在地才能打手机。自然,这里看电视要靠架设卫星天线才行,所以在这里多数小楼的露台上,可以看到卫星电视天线。
<br>    在茨中村,还没有挂牌的客栈,不过不用担心,这里有位陆老师可以提供食宿服务,陆老师在这一带都很有名气,向任何村民都可以打听到他家在那里。对一个刚刚翻越了雪山的驴友来说,来到陆老师家真是太舒服了,不但整洁,有藏族特色,更好的是这里有个现代化的洗手间,装有太阳能热水器,可以洗热水澡!陆老师为人热情,善谈,可以向他了解很多这里的风俗文化,他还有个漂亮的女儿,和一只很顽皮的猫。是夜,和小梁、陆老师一起喝啤酒聊天,一起分享成功翻越碧罗雪山的喜悦。
<br><br><br>一位年长的菜驴加色驴

2003/2/21/304269-blxs.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0

旧版论坛导入

8

主题

120

帖子

120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12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3-2-21 10:07:35 | 只看该作者

春节重返怒江峡谷,景色大不一样。。。。。。

依稀贴了不少春节时分的照片,我是懒人,新文新片没出来,就先贴些旧片吧<br><br>一位年长的菜驴加色驴

8

主题

120

帖子

120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12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3-2-21 10:16:39 | 只看该作者

咆哮的怒江

7月的怒江,充满了力量<br><br>一位年长的菜驴加色驴

2003/2/21/304290-river.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0

旧版论坛导入

8

主题

120

帖子

120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120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3-2-21 22:00:07 | 只看该作者

云雾缭绕五里社

五里社,我的瑞士<br><br>一位年长的菜驴加色驴

2003/2/21/304629-wls.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0

旧版论坛导入

8

主题

120

帖子

120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120
5#
 楼主| 发表于 2003-2-21 22:04:49 | 只看该作者

美丽的山坡

就是这个山坡,把我害苦了......<br><br>一位年长的菜驴加色驴

2003/2/21/304634-sp.jpg

1.13 KB, 下载次数: 36

旧版论坛导入

8

主题

120

帖子

120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120
6#
 楼主| 发表于 2003-2-21 22:13:09 | 只看该作者

雪溪

<br><br>一位年长的菜驴加色驴

2003/2/21/304649-xx.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0

旧版论坛导入

夏季的怒江和碧罗雪山 老军医czwell 2003-02-21
春节重返怒江峡谷,景色大不一样。。。。。。 老军医czwell 2003-02-21
咆哮的怒江 老军医czwell 2003-02-21
云雾缭绕五里社 老军医czwell 2003-02-21
美丽的山坡 老军医czwell 2003-02-21
雪溪 老军医czwell 2003-02-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