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6 09:58:15
|
只看该作者
运动性猝死一般知识
(以下内容均为摘编整理)
运动性猝死是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
人类历史上第一例有据可查的运动性猝死可追溯到公元前490年。那一年,希腊军队在雅典附近的军事重镇——马拉松与入侵的波斯军队展开了一场决定希腊命运的激战。希腊军队大获全胜后,青年士兵菲迪皮德斯奉命跑回雅典报告胜利的喜讯。但是,当他跑到雅典时,他只喊了一声“我们胜利了”,便倒地死去。为纪念菲迪皮德斯,“马拉松”长跑运动诞生。
历史上在运动中猝死的运动员为数不少,近年来就有一些曾在运动场上创造过辉煌的运动员的运动性猝死引起过轰动,例如吉姆•菲克斯(1984年,马拉松,美国)、弗乐•海曼(1988年,排球,美国)、谢尔盖•格林科夫(1995年,花样滑冰,俄罗斯)以及中国排球国手朱刚(2001年)。据推测,这些运动员均死于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由此可见,SCD是运动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其最主要表现形式。
SCD不是由运动这个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由运动和潜在的心脏病共同引起的致死性心律失常所致。对于年轻运动员来说,其潜在的心脏病多为与动脉粥样硬化无关的结构性心脏病:最常见的为肥厚型心肌病,占所有SCD的36%;其次为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占17%~19%;再其次为特发性左心室肥厚,占9%~10%;其他比较少见的病因包括主动脉破裂、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长QT综合征、二尖瓣脱垂、心脏震荡、预激综合征和冠心病等。而在年龄大于35岁的较年长运动员中,冠心病是SCD的最常见原因,所占比例高达73%~95%。
运动性猝死的预防
运动医学界通常把猝死的预防分为三个等级。初级预防是在没有既往心脏病的人群中进行的,次级预防是在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心脏异常的人群中进行,三级预防是治疗急性心脏骤停以防止发展为心脏猝死。
对于普通人群,初级预防是要加强科学健身的宣传教育,如推荐中小强度运动,强调适宜的准备活动和放松运动,修改游戏规则来减少对抗等等。次级预防的关键是减少危险因素和及时发现前驱症状。前驱症状包括有劳力性或非劳力性晕厥、胸痛、急性胃肠道症状或发热,出现过心脏停搏、晕厥、癫痫发作。三级预防主要是要提供现场医务监督和建立急救计划。在大型赛事或其他活动中,应配备专业心肺复苏设备和急救器材。另外应加强对非专业人员急救方法的培训。
专家建议健身爱好者最好在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或比赛前做全面身体检查,尤其是心肺功能方面的检查,例如常规心电图,必要时还要做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血管疾病。有年轻猝死家族史的所有有血缘关系成员和没有运动史的人都应作上述检查。已经诊断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竞技运动。确定没有心血管疾病、身体健康的人群,在休息充分、身体状态适宜的情况下可在当天参加体育活动。运动量一定要适应自身情况,中老年人和体力较差者要根据身体状况决定合适的运动量,减少激烈程度。
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专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制定一个长期、合理的锻炼计划,注意要使运动中的心率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之内(安全心率是最高心率的60%-70%,男子最高心率=220-年龄/2女子最高心率=205-年龄/2),要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放松活动,在运动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碳水化合物和电解质等营养物质,保持锻炼者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注意运动前、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的胸闷、压迫感、极度疲劳等症状,如果在运动中出现胸闷、气促、心慌、头痛、恶心的情况,要中止运动,然后充分休息。不能盲目坚持,这样就可以减少或避免猝死的发生。
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热量食物,保证睡眠质量。遵守体育锻炼的原则,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超负荷运动。身体疲劳或有疾病时,应该充分休息避免运动。长时间没锻炼突然要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量,要量力而行。
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
自己的觉醒,是防范措施中的第一道防线。通常在发病前,会有短暂的心绞痛,或是感到咽部哽咽、咽东西费劲,有的人会头晕、心慌、恶心、胸闷、出汗、浑身无力。这就是身体发出的信号。但是,当这些情况出现在青年人身上的时候,大家往往觉得这是运动过程中的正常反应,觉得自己身体好,即使有点累也没关系,先挺过去再休息就好了,对身体发出的信号不予理睬,继续运动。即使身体有透支也不知道。甚至认为这正表明自己的运动量不够导致身体变差,更加坚定了继续运动、加大运动量的信念。他们以为,一再忽视身体的“抗议”而坚持锻炼是有毅力的表现。但这种坚持最容易引发心力衰竭,导致猝死。有的人,长时间不运动,某天心血来潮突然进行大运动量的锻炼,心脏系统不堪重负,引发猝死。
因此,在运动中出现这些感受时,说明身体在强烈抗议了,这时一定听从身体的需要,中止运动,进行休息。
老年人,或患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过于肥胖、严重心律不齐,以及家族中有心脏病史、脑血管意外病史的人,如果运动中出现胸闷、头晕、心跳过速、异常疲劳等情况,可能就是运动猝死先兆症状,必须马上停止运动。
在感冒发烧时就不要硬挺着坚持锻炼了。这时若还进行大量的练习就容易发生意外。人在感冒发烧时,心脏供血供氧频率加快,此时如果再运动,势必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严重时引发心肌炎。坚持运动不仅会使心脏功能受损,而且也有可能发生意外。
老年人健身:“三忌”防猝死
一忌:竞赛
老年人心肺功能减弱,肌肉开始萎缩,骨质开始疏松,韧带弹性变差。中老年人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切忌互相竞赛。竞赛会导致中老年人突然运动量加大,极易造成关节、肌肉、韧带的损伤,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会因竞赛导致心脏病发、脑溢血而猝死。
二忌:闭气
老年人肺泡弹性降低,若用力闭气,会导致肺泡破裂,支气管咯血,或者心脏血液输出量激增,血压上升,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老年人运动时不宜长时间低头闭气,下蹲弯腰。游泳时忌潜水。
三忌:不热身
和其他人群一样,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用5到10分钟时间拉伸肌肉、韧带,使各关节活动开,身体微微发热。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锻炼。运动后也要注意放松、按摩。这样可以避免运动损害,提高运动效果。沈建
防运动猝死:“八要诀”
运动中要掌握:筋骨已舒展,呼吸能交谈,心脏跳得欢,全身微出汗。筋骨已舒展,要求运动前一定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呼吸能交谈,说明运动时呼吸不急促,还能和别人正常说话;心脏跳得欢,要确定安全心率,一般是最高心率的60%到70%;全身微出汗,全身微微发汗,表示运动量是合适的。
运动后要掌握:肢体有点酸,睡觉睡得酣,起床心跳缓,精神很饱满。肢体有点酸,是比较正常的,非常酸就是运动过量了;睡觉睡得酣,说明运动量是合适的,如果运动过量,交感神经过于兴奋,就会睡不着了;起床心跳缓,起床后数数自己的脉搏,如果比以前跳的缓了,说明运动过后,心肺能力提高了,运动量也是适宜的;精神很饱满,情绪好,说明运动起到了好的效果,运动过后精神疲惫,就是过量了。
现场急救
当出现猝死情况后,在场的人要立即不失分秒地抢救。心脏发生心室纤颤时,利用电击除颤当然最为理想,但在现场是不可能有这类抢救器械的。我们可以“赤手空拳”地除颤,手握空心拳头,在病人心前区捶击2次,如无反应,则可再捶击2-3次。对于刚刚发生室颤的心脏,胸前区播击有较好的除颤效果,可以使室颤消除而重新出现心脏跳动。必须注意,要及早采用,在用耳朵听不到心跳瞬息间的一分钟内,实施拳击除颤效果最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