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队,是这里说的青水顶吗
在历史上被称为“神京”的北京,是中原地区和东北、塞北地区过渡带上的一座战略型城市。是中国南、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上的重要交结点。以北京为前哨阵地或以北京为都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防守北京这块战略宝地,多次在京城或其北部屏障燕山山地修建了大量军防建筑工程。在明朝之前,主要以城防与边防军事建筑为重点,在京北燕山内修建了数道长城与长城沿线的军事性营城与城堡,在北京城核心区修建了北京城垣防卫体系。到了清代则主要把视点放在训练八旗军以及为之服务的军防建筑工程上,如火器营、团城演武厅、健锐营、八旗印房、檀营等。
历代北京最重要的任务是强化京北燕山军事防卫建筑工程。所以构筑长城就成为代统治者注目的中心。明代以前有燕长城、隋长城,明代时又在部分旧长城的基础上,筑了更加坚固、雄伟的明长城。这些长城,特别是蜿蜒于燕山中的明长城,曾是保卫师的重要军事防线,与北京之间存在着“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这道长城由于它全长12700华里,而被人们称为“万里长城”。其建筑工程之艰巨,历史之悠久。气势之雄伟,均为世所罕见,人所共誉。
万里长城北京段,地跨京北山区平谷、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5个县区,总长629千米(其中主干线长529千米,支线长90干米)。整个走势呈比较连续完整的半环形。如果按其东西、北西两个走向分布体系加以对接、则可看到在怀柔县旧水坑西南分水岭处(东经116度.北纬40度)有―个明显的接合点(称“北京结点”),由此结点开始,向东、向西、向北西放射出三条特色不同的长城。向东长城以单层状为主。只在隘口附近出现环状、多层状城体结构。向西长城比较复杂,除隘口附近构筑多环状、层状城墙外。在延庆盆地与北京平原之间,还构筑了两条互相平行的城墙,形成坚固的双重纵深防御体系。其中,北西向长城体系在北京市境内主要为单层状,在结构上也比较简单。此外。在长城主线两侧还可偶然看到延伸出的支线,这些支线一般长几百米至几千米。
从长城保存情况看.北京地区是比较完整的。但不连续的中断现象也很严重。有的地段城体、敌台等已完全坍塌。据北京629千米长城墙体调查,保存完整无损的累计长度为 67千米,占长城总长度的10.65%;基本完整的;6千米,占8.90%;中等的116千米,占18.44%;坏的95千米,占15.11%;最坏的295千米,占46.90%。长城线上共有城台(包括敌台、附墙台及战台)827座,其中好台为391座,占47.3%;坏台136座,占52.7%。城台基本上为方形或长方形,仅禾子涧和南石城等地发现5座圆形台。此外,在怀柔县半城子以北,还发现一座长方形城台筑有坡形屋顶。这种形式的城台极为少见。至于长城中的关隘,在北京境内已发现71个,它们多位于谷地,建有关楼,下置石结构券洞,既可走人又可行水。关楼一般体量较大,建筑十分坚固。为了解决长城沿线屯兵、储藏和检验武器等问题,在墙体内侧一定部位,还建有方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的营盘、营城,目前已发现的达数十座。北京各县明长城的情况,延伸长度、拥有城台数量以及保存状况部各不同。
军防工程名称
位 置
建筑结构与特点
燕长城
昌平县西北部流村乡、老峪沟乡和高口乡交界线上
北起黄楼院北山梁。向北连接明八达岭长城、向南经泥洼、杀子涧的锅顶山、老峪沟村南螯鱼岭折向马刨泉的北祁岭.在南通门头沟区的大村东山出昌平县境。南北长约30千米。自然坍塌严重,大部残高1.5米.宽2米左右。城台、敌楼、峰火台也坍为一堆瓦砾。
北京境内隋长城
主要位于古北口以东、包括燕乐、密云二县。据《隋书・地理志》载:除燕乐、密云有隋长城外.涿郡昌平县也有。
密云古北口已是隋长城中重要隘口。
明长城(北京结点以京)
在平谷、密云、怀柔三
县境内
平谷县将军关黄松峪、密云县墙子蹈.大体呈南北走向。向北过黑关后。走向急转向西.沿密云县曹家路、新城子、古北口、白马关一线延伸。过白马关后转向西南.经密云冯家峪、北石城达怀柔县神堂峪、慕田峪、旧水坑西南分水岭(北京结点)。以单层状为主.只在隘口附近才出现环状、多层状。
明长城(北京结点以西北支)
主要在延庆县境
由旧水坑西南分水岭向北西.经延庆县四海至暴雨顶.然后又分成东、西二路:东路经白河堡出市境;西路经佛爷项出市境。从四海至白河堡全长72干米.设口16个.称“大边”。中有花楼.高13米.用青砖建.单层状.结构简单。
明长城(北京结点以西南支)
主要在延庆、昌平县
南支又分南北二线:北线从延庆县杨树台长城北京结点开始.沿海字口、东灰岭、小张家口、八达岭至青水顶;南线从怀柔旧水坑西南长城北京结点开始.经黄花城、龙泉峪、黄花梁、西岭、八达岭、青水顶与北线汇合。北线总长80千米,设口5个,红门左右修墩14座,在小张家口、西红山、三司一带.因地形较平坦.在主墙北仍设有三四条与主墙平行分布的“障墙”。南线结构复杂。隘口多层状、环状城墙。
明长城(青水顶之西南)
在昌平、门头沟和河北省怀来县
从青水顶向西南,在禾子涧以北再分为南北二线:北线在黄楼院北出市境。至镇边城以西重新进入市境.在笔架山、广坨山等地中断;南线沿禾子涧、郭定山、老峪沟、大村一带东山脊南延.在得胜寺转向西北后中断。向西在门头沟沿河城附近经东灵山越出市境。
火器营旧址
北京海淀区蓝靛厂北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建,系八旗合操、演武之地。营城为长方形.西门外设大教场、演武厅,南门外设小教场。营中有5条横街.两条纵街.将各旗营分开。
团城演武厅
海淀区香山南麓东南部
清乾隆年间修.建筑类似一座古老城池的缩影。城池呈椭圆形.有高大城垣。有巍然高耸、雄壮威武、南北对峙的城楼。城外原有护城河.上建白玉石桥。设南北二门.内有东西马道直通城头。城墙用城砖铺砌.外圈设箭垛。南门外设演武厅。供清帝检阅军队,厅南为演兵场,周围建碉楼.供模拟练兵用。 [sign]人生就是一场戏,我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我喜欢我,孤独的沙漠里一样盛放的赤裸裸。
http://aiolionlover.spaces.live.com/
[/sign] |
|